【平凉阿訇】平凉穆老太爷 ——和卓穆宪章传(二)
旧址纪先祖, 寒舍诵遗经。
祈主降恩泽, 圣贤庇庐荫。
本文作者穆生福
纪念穆老太爷归真200周年尔麦里现场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和卓宪章四世孙穆静轩,经名舍木苏(穆生华三子)。同治年在清官府屠杀穆氏家族时幸得马得真(马贵麟先祖,祈主赐平安)阿訇为报知遇之恩,贿通官府,大义舍子,替换而出。得救后改名易姓,和马义布(马阿訇之子)两人,昼伏夜行逃至四川成都,被皇城坝清真寺郭阿訇收留。念经十余年,穿衣后称马舍阿訇,或马舍师傅,并由郭阿訇做主,娶妻成家。
光绪十年前后,穆生华部下李得仑(时任武翼都尉),庇护从云南潜逃到张家川的道祖后人马元章兄弟,安排于北山。保赦营救马化龙之孙马进西,安置于南川。又将和卓宪章之孙,穆生华之子从四川接到张家川,把自己在城东的一座府第(大帅府)赠予舍目苏居住,到张家川被称为马三阿訇。
在李德仑、大太爷马元章主持下,复姓更名为穆静轩,并赠“先贤有继”滇南马元章题,匾额一副。
静轩老人家承前启后,遵从祖训:教门凭尔林着立呢。且自身学识渊博,把六儿子中的四个培养成知名阿訇。著名大阿訇马良骏(张川上磨人)曾一度投师门下受教。
“马三(穆静轩)阿訇老人家我们时常惦记您”
——弟子陕文清(光绪年)
这时学识渊博的深懂历史的大太爷马元章为了加深和平凉穆、灵洲马,在宗教上为一体的关系,让众人心服口服。马元章娶马化龙三弟马成龙次女为妻,马元超娶马化龙七弟之长女为妻。又做主为两个侄儿即马元超的两个儿子,马毅武和马霆武娶了穆静轩的长女及次女为妻。同时马元章将他的养女许配给穆静轩的次子穆忠和为妻。被称为教门大联姻,三家大联合。马元章在怀古忆旧叙事诗中写到:“创造三家为一起,徒步奔豫为一结”。这次联姻历史内涵浓厚,现实意义深远……
太爷兄弟之石磙
穆静轩、马元章兄弟、马进西,哲派两性三家后裔,他们同为同治年清府屠刀下的幸存者。可谓是真主的定然和安排,并都是深有究里的人,因此十分感恩。同时又互为亲戚,故倍加亲切,曾精诚合作、荣辱与共。他们为恢复和振兴已遭重创的哲罕忍耶教门,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静轩和进西为患难之交,同病相怜,情同手足。每有多斯答尼给进西老人家送来马匹等物,总要请静轩先挑选。并和新店子大爷马继武经常切磋学问,探讨教门,相互勉励,情义深厚。
《浩劫余生日记》中说:马元章归真后,哈退老、马三(穆静轩)阿訇及各方学者,邀集同人坚求吾三上人主持教务,上人坚辞不允,退老颇有不怿之色。上人宣布于众曰:“教门者乃主圣之教门,非一家之私业也!”。吾先曾祖复信公,自也门道堂承心法东来授之;平凉道宗、平凉复授之;船厂道宗,船厂父子祖孙相继四世;始仍归吾光烈先兄。传贤传子如尧舜、禹汤之相授受,公也非私也……。
民国十四年(1925年)静轩被长子忠阳,次子忠岳正式接回祖籍平凉,看守祖坟。虽然往事过去了几十年,但他对拱北上和家中的遭遇及所发生的事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滔滔不绝。含泪为儿孙指点了拱北昔日的建筑设施和几个主要坟墓的分布情况:拱北西边的大石磙是先祖宪章的父亲,石磙前端凸雕阿文:艾·拜勒开屯拉,东边石磙是其兄弟的上雕阿文:艾·古都勒屯拉等等。
此几座石磙墓在2000年修建拱北亭子时,为使亭子宏伟壮观,向周围扩展了三米,故被压在基础平台下面,将宪章之父的石磙抬置于宪章拱北上,以显古朴大气。
静轩回到平凉后,为了纪念先祖宪章在白水糜家湾所显“奇迹”和先姑奶的贤德,在今上阳乡糜家湾置庄子一处,土地五十多亩,经常去此念经、礼拜。其实这一带的人就是同治年逃离白水镇落脚于此的后裔。
民国二十年静轩阿訇老人家八十岁生日庙湾老庄坟湾等坊送来的贺幛
静轩八十岁时喜得重孙(即我父穆广宇,小名八十儿)起名“莲根”,与先贤马元章为侄孙(少珍)起的“祖根”同出一辙,以示对先祖们的怀念。
年年岁岁,每逢腊月末至整个正月,静轩以泪洗面、茶饭不思,着力念经礼拜、干而曼力,几乎昼夜不分。岁首初一必带子携孙,还有陕万元、马子衡、马先生、姬阿訇、糟阿訇、马兆吉兄弟、李仁俊等朵斯提,挑着油香、果碟,(散给其他上坟的人)徒步去西门外遇难场——西梁墓地诵经上坟,悼念烈士们。一路上眼泪不断、哭声不绝、哀求(祈祷)不止,嘱咐儿孙要牢记这段沉痛悲惨的历史教训。
静轩老人家以入世之身为出世之做。不观市井,不食街食,不谈世事,只诵经礼拜,只抄写经书,只研习经典,尤以波斯文为最。清末民初时期,给弟子、亲戚、朋友的信件都以波斯文书写,收信人不懂之处,大都请榆树庄的者布阿訇给翻译。
一次有阿拉伯的多斯梯寄来经典,信差告知在宝鸡取,即派拜师赶着牛车,来回八九天,运回四只大木箱,每箱装四部,爱不释手。研习时,遇有稀奇侯空,必生动的讲解一番。
静轩老人家除过“帅勒钻”的工作,所做的就是纪主赞圣,尤其是圣人的生降日,归真日,通常于归真日干“大了”或完赞的而麦里,生降日干开赞或大赞的尔麦里,还有传统的忌日和四季不变的“杜舍班”,“盘舍班”的而麦里,风雨无阻,以《古兰经》为指导,以哈迪斯为准绳,终身忠实立行教法和先辈所传的各项功课。
静轩恪遵教规、祖训,不贪爱钱财,清贫度日,与世无争。抄写的经籍有:满达耶哈、穆哈曼斯、《古兰经》等。书法流畅优美,得到了各派阿訇和学者的赞赏。
民国二十年(1931年),我祖父大婚时,适逢静轩八十岁,各坊送来幛匾,其中一付为“明道立德”左条副为:辛福徵寿考,右为:大年享昇平,静翁穆老太爷荣庆.仝鞠躬。以表一门忠烈和为经堂教育及陕回顺利突围所做的贡献。
甘肃省原政协副主席马重雍(六爷)题词——“五月归来不看山”
静轩老人家1937年5月14归真,埋于拱北祖坟园。十五年后,坟墓因故被移至拱北墓亭东侧,遗体完好如初。消息不胫而走,惊动四乡,平凉北大寺阿訇兰秀斋率弟子、乡老,平凉上寺阿訇率弟子、乡老及其他寺坊众多斯梯高念赞圣词,争相观望沾吉,给予高度评论。
“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知得失”。回顾历经沧桑的悲壮历史,令人潸然泪下。缅怀先辈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思绪万千。
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为教门做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也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展望和平发展的前景,今天,在这史无前例的优越时代,各民族应加强团结,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爱国爱教 一代阿訇
——缅怀先祖穆忠阳阿訇归真五十周年
中国伊斯兰教先贤和卓穆宪章第五世孙穆忠阳阿訇(1881---1959年),字宣明、经名:伊麻目·舍目苏地尼,兄弟六人,其中四人为知名阿訇,忠阳为长,兄弟们秉承“宣教为职”的祖训,受宗教传统熏陶,饱饮先辈知识甘霖,博览群经。尤其忠阳,出类拨萃,好念善讲。特别是晨礼后的“奥拉德”、霄礼后的“穆罕麦斯”、及“麦答伊哈”。标准的也门“道勒”(音调),抑扬顿挫、荡气回肠。喜悦时,(念到恩赐时)使人心旷神怡,悲哀处,(念至惩罚时)使人不寒而栗。
阿訇籍履行天道五功,人道五典,践行“逊奈”,完善品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影响,被众人亲切的称为平凉拱北穆大爷。
穆忠阳父子修建的先祖拱北墓亭
清光绪年(1899),忠阳与弟忠岳阿訇(后为“热依斯”被称为穆二爷,三弟忠选于张川执教),先后担任平凉城南塬杨家坡、榆树庄清真寺教长。期间将自己在张家川的房产卖掉,资金用于修建祖坟平凉拱北——植松柏、建房舍、修墓亭,并主持拱北各项事务。为了继承和发扬先辈在教门和经堂教育中做出的贡献,继任拱北教长以来,治学严谨,教授学员,善长讲授《古兰经》、教法经、阿语基础等经典。
早期以陇南学员为多,如马二师傅、吴师傅、张阿訇、汗水王、西安马,还有平阿訇、六指马、姬阿訇、及长子鸿清、次子鸿俊等不同阶段的一大批学员。
“阿訇与庞士谦阿訇一道被称为德才兼备、学有成就的大阿訇。成为陇南张川等地经堂教育 的典型代表,并且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推动了各地经堂教育的发展”。
一九三七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芦沟桥事变,对我国悍然发动侵略战争。为响应政府号召,于38年8月28日在汉口市万寿街清真寺举行“中国回教抗日救国协会”成立大会,白崇禧当选理事长。大会宣言:“现值国难当头之际,凡我回胞均应同心同德,发扬爱国爱教精神,共济时艰、共赴国难。藉以挽回劫运,保卫世界和平”。
协会以“兴教救国”为宗旨。制定了工作方针:一.开展国民外交活动。二.培训抗日军事人才。三.发展地方分会组织。四.振兴回民教育事业。五.保护清真寺和清真小学。
“八·一三”松泸沦陷后,于1938年达浦生阿訇把在上海创办的伊斯兰师范学校,经白崇禧、穆忠阳等人斡旋协商达成共识,移师民情淳朴、民族和睦、伊斯兰文化底蕴深厚的陇东重镇平凉。甘肃总督张广建将他在平凉的火柴厂捐出作为校址,今平凉二中前身,培育新式人才,为适应抗日战争加强民族团结,提高民族文化素质。1941年该校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国立陇东师范学校。
三七年随着抗日战争全面暴发,阿訇对祖国的命运忧心忡忡,深知国破家亡的道理,遵循“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之圣谕,利用聚礼日和节会场合,积极宣传,号召群众支援抗日,并以身作则,带头捐款,抗日救国。时阿訇被国民政府国防部任命为“中国回教抗日救国协会西北副会长”,并颁发委任状。
民国二十八年(39年2月),农历腊月21日上午10时,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将罪恶的炸弹投向平凉,瞬间给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伤亡惨重,目不忍睹。突然一棵炸弹直落阿訇住所,炸弹撞碎房檐瓦,钻入地下未能爆炸。阿訇全府安然无恙,时被人们传为佳话。阿訇知道这是真主的护佑和相助,因而更坚定了对真主的信仰和虔诚。同时目睹无故群众遭受的悲惨场景,义愤填膺,也更激起了回教同胞对日寇的愤慨和憎恨,阿訇立意缩衣减食,决心不打败侵略者不添置新衣,不打败侵略者不刮胡须。并教导教民和儿孙们:作为穆斯林我们不仅要爱教,更要爱国。因此,踊跃捐物,支援抗战。
和卓宪章五世孙平凉拱北主持穆忠阳阿訇
早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张学良将军莅临平凉进行抗日宣传演讲,与宗教界在北大寺外场地发表动员讲话,揭露日本的罪恶行径。(并与张学良一起和部分人士合影留念),阿訇深受感触,遂将侄儿穆鸿发(后被改名为穆占海)亲自送去参军,抗击日寇,成为上海保卫战八百壮士之一。同时为国民党驻平部队提供训练基地。时任甘肃省政府主席绥靖主任朱绍良将军特发布告示“拱北墓院禁地,他人不得侵扰”。
42年在国防部长白崇禧将军关怀下,为向中东国家培养留学生,特在陇东伊斯兰师范学校设立了阿拉伯文专修科,第一期招收的学生有龚志清、陈克礼、丁郁民、江苏的沙雨亭,还有河北、山东的学生,平凉学生中有穆阿訇的三女婿郭卫民和马鸣鹤等。
此期间,阿訇为一些贫穷和无家可归的困难学生支助钱物,使他们能安心完成学业,这些学生中后来大都成为驰名学者、知识分子、中高级干部。
同时为党的地下革命工作者吴鸿宾(其一家住在阿訇老屋西房里吃住三年有余)、张杰、张克等一批回汉民族革命人士提供便利和援助,支持中国人民解放事业。
并以博大胸怀和伊斯兰“天下穆民皆兄弟”的教导,毅然将穆家咀、红照壁沟两沟道挖窖洞百余孔,土地六七十亩。无偿安置日本占领下流离失所逃难来平凉的河南桑坡等地难民居住。又出地出资(包括金属铜材十数吨,变换成钱币用作修建清真寺的资金)帮他们在景家沟、红照壁沟建立宗教场所作为这些穆民的宗教活动处,今红照壁沟清真寺是穆阿訇先后两次捐给的。
忠阳阿訇父子在半个多世纪中尽职尽责、宣讲教义、服务群众。一面克服困难,励精图治,将清同治年被毁的瓦砾满地、残垣断壁、荒芜凄凉的祖墓地——平凉拱北,建为有大院子(称头道院),礼拜殿、教长室、沐浴室、杏树园、苜蓿园等。穿越过厅是花院子(称二道院),各种花草、不胜枚举。
通往主墓道是用鹅卵石铺成的六字形八字状小径,径旁植龙柏,紫荆,四季青。进入两个对称的月亮门,绕过置水磨青砖的七烈女墓。(马化龙的儿媳和侄媳七人,不愿发配给清军为奴,集体服毒自尽,后葬于平凉南台穆家坟园里)。
七女坟
正上方是备受敬仰的和卓穆宪章墓主墓亭。亭子青砖雕刻、玲珑秀丽、庄严肃穆、古色古香。拾级轻叩亭子门,映入眼帘的是一青灰色大石磙,长约1.3米,高0.7米,上刻古体阿拉伯文一周,书法精美,浮雕缠枝莲花一圈,栩栩如生,四边以回形文框饰,上中下布局合理,凹凸艺清皙分明,堪称石雕阿文艺术珍品。亭下左右两旁是宪章父母、兄弟、妻室、子侄及后代之墓,置造型雕刻分别不同的阿文石磙子,四周各种苍松劲柏,郁郁葱葱,俨然一处恬静的古迹。至解放初期,已逐步建成占地十余亩,房舍二十多间,各种设施完善的综合性陵园场所。
20世纪30年代美国传教士毕敬士考察纪实:“一九三六年五月十一日,我们从南门出来到郊区的穆阿訇拱北,(平凉太爷穆宪章拱北)他的后人(穆忠阳)照看着坟。全国各地的穆斯林来此朝觐和护卫。马元章也赠了一块匾。我拍了许多照。并在水房的桌子上看到了骆驼肩骨做的书碑。经劝说后,它做为礼物送给了我”。《甘宁青历史老照片》王建平教授译著。
天津天穆村穆姓和天水穆姓,与先祖们交情深重,来往频繁,民国时期他们为拱北上分别悬挂了匾额,据说这三地穆姓同为一宗。
这一时期拱北上的活动主要还是那些传统的定时的忌日,每年大小而买里十多次,大型的有正月十三(马化龙归真日),三月二十七(道祖太爷归真日),五月二十七(先祖宪章归真日)等等。
届时都要宰牛宰羊,炸油香,定果碟,做饭菜招待来客。主持干尔买里,做祈祷,宣教义,回顾历史。人数多则上近千,少则数百,本地外地都有。日常开支主要靠耕种拱北南墙外的几十亩土地,糜家湾、榆树庄的部分土地,还有红照壁沟穆家嘴窑洞租金,城南拱北巷一号利民店院一处,房屋二十多间,中山桥头果木市巷口铺面院房一处等收入支付。所用的餐具-----盆、碗、碟、小至勺子大到摆设多为景德镇特制的青花瓷,底款书“平凉拱北穆”这些都是景德镇制瓷业老板亲自送来的。
西吉滩四爷也是这一时期的常客,每次来平凉上坟后都指明要吃祖母做的臊子面。39年板桥二爷马进西做客,主要还是要品尝这个,臊子面是穆家出了名的拿手绝活。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阿訇始终敬岗守业、恪遵到底。注重民族团结,教派和睦。发扬帮困济贫、助人为乐是穆氏历代伊麻目的一贯传统和作风。民国年,对秦陇寺、高平寺、上寺等一些清真寺的建立和修缮,慷慨解囊(曾为秦陇寺的修建捐资银元一盘)。并为秦陇寺、清真南寺亲手栽种了四季常青树——松柏。给贫困的回汉群众救济粮物,送棉衣,给被褥等,已成惯例,因而得到人们的普遍称赞。
以至解放初期,穆家拱北穆老太爷忌日时,平凉城、郑家沟、水桥沟等地一些汉族群众有的牵着羊、有的抱着鸡来点香作揖。1953年,西吉滩四爷扩建了拱北墓亭,1958年改革运动中又被拆毁。
忠阳阿訇一生对子女严格要求,将两子培养成宗教人才,三子毕业于北大(曾是宁夏和平解放使团的秘书),分别服务着宗教与社会。他们尽职尽责,勤俭持家。他曾多次以祖训告诫儿孙:“先辈都是行教门的,你们也要如此,教门要踏踏实实地干呢,要按圣人的孙奈行呢”。
阿訇在平凉拱北生活,执教五十年,艰苦朴素、勤勤恳恳,把毕生精力奉献在了伊斯兰教事业上。
在土地改革、五八运动及文革中,土地被划分,财产尽被没收,全家被赶出老宅,被用作大队部和幼儿园,家中大小人等屡遭劫难,阿訇含冤蒙耻受摧残,第二年(59年)顺主的召唤带着清真言归真在景家沟口一间土屋内,埋于祖墓拱北里。
鉴于阿訇全府在爱国爱教方面所做出的突出工作,《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一书中,给予充分肯定。
阿訇一生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教门利益为重,不计得失,将追求真理视为奋斗目标,做到了一个阿訇应尽的责任。同时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信仰的虔诚,对名利的淡薄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此必将激励后人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为伊斯兰爱国爱教的传统做出贡献。
祈求真主赐福他天园的品级—阿米乃 !
穆忠岳(1883——1954年)和卓宪章五世孙,哲罕忍耶著名热依斯阿訇。为了追随和继承祖父生华的足迹,居泾源杨家店子(原属秦安莲花城杨家店,同治年跟随平凉穆三爷起义失败后,全部被安插在泾源县黄花川一带。为了表示对故乡莲花城的怀念,全都用了旧名称)其曾先后在平凉榆树庄、泾源杨家店、固原深沟、沟口等大清真寺开学执教。是西吉滩四爷时期的“热伊斯”,代理主持泾源、固原一带的教务,被教胞尊称为穆二爷,归真后埋于祖坟平凉拱北。
穆忠选(?——1960年)著名阿訇,和卓宪章五世孙,在张家川后寺,花寺等十多坊开学,执教四十余年。为人耿直磊落,不巴结权贵,不阿谀奉承,是非分明,治学严谨,一身矢志不移,坚贞不渝,秉承先祖遗训教诲,虔心“舍勒尔其”“托勒个其”,尽职尽责,尔买里从无间断,被张家川多斯达尼尊称为老人家。
忍辱负重 艰难恢复
和卓宪章第六世孙穆鸿清(1913-1991年)阿訇,经名:伊布拉西。在父辈们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熏陶中,树立了品德高尚,爱国爱教,谦虚温和的品格。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他是拱北墓主后裔,所以将拱北房屋和坟地都算在他的名下,在划成份时将他定为地主,为此身心和家下一干人等吃尽了苦头。
一次批斗会上,有头目高喊:把老地主押上来。几个喽啰首先凶猛地将阿訇用绳索捆绑,其中一个挥舞着铁马刀,恶狠狠的说:牛鬼蛇神,封建迷信,返攻倒算(他们将厕所建在先祖太爷拱北上,祖父去说理,他们说你给死人翻案,你想返攻倒算)四类分子穆鸿清你说,
到底有没有真主?阿訇斩钉截铁地回答:“有呢”。恼羞成怒中又问,在阿达呢(甚么地方)?阿訇说:“在我心里呢”,话音未完,立时拳脚相加,马刀落处阿訇皮开肉绽,衬衣成了血布碎。剁砍声中只听阿訇在念:“安拉乎!安拉乎!……”
1980年 穆鸿清阿訇整理修复先祖拱北
阿訇历经磨难,信仰坚定,教门虔诚。自始至终默默的履行着教门的各项传统。能背诵《古兰经》二十本之多,功课从不间断,即使在深夜,尤其是午夜十二点至两点,洗上小净,拿上尊贵的古兰经在拱北上去念,几十年来夜夜如此。在艰难的岁月里,为各地多斯达尼诵经上坟、家里必饭菜招待,特别是给困难的多斯达尼赠与路费,多斯达尼们说;“我们给平凉太爷上坟不看看他老人家的后裔子孙,我们心上过不去,以后我们怎么去见太爷呢”。
宗教场所关闭后,阿訇随即在家中的上房里,成立了“者麻其”。念经礼拜,干尔曼里,大多都在晚上进行。经常参加礼拜的多斯梯有穆增贵、姬存周、白万财、穆鸿奎、炎汉杰、马起富、穆学有(克海非、虎图拜念的铿锵有力、抑扬顿挫)、马存贵、洪金有、海占清、米生珍、穆学忠、白振忠等,邦克由海占清阿訇及我父穆广宇轮流念,后来由我接替。多年来,每逢宰牲节南台生产队都请他主刀及办理其它宗教事务。
记得有一年,在先祖平凉太爷的忌日,沙沟马炳均阿訇一行三十多人前来参加而曼里,当日我祖父被拉去批斗,至午夜时分,拖着肿胀的双腿和疲惫的身体回来主持干而曼里,大家都被感动的流下了热泪。
七十年代末,沐三中全会之东风,浴宗教政策之贯彻。拱北被陆续归还给它的主人穆鸿清,时占地5694平方米,带领儿子、孙子还有穆增贵、穆学忠、马国柱舅父,及阳坡大部分男女,把一垃圾如山,大坑小窖,破烂不堪的墓院,彻底清理,历时半年。这期间最辛苦、最劳累的人就是我的母亲和祖母,因所有人的吃饭,包括来客,安排住宿等都是出自她一人之手,春去冬来一如既往。(希望真主恩赐她)。
穆鸿清阿訇看守拱北(1990年)接着阿訇和姖存周,穆增贵、李文珍、炎汉杰等人,为白水拱北的归还,不辞辛劳,上找政府落实,下寻敬文商议,终归还墓地1.5亩,负责打起围墙,并由我祖孙三人从太统林场买来树苗精心栽种松树百余棵,如今已是遮云蔽日的参天大树。
阿訇为拱北全面落实恢复,起早贪黑,沤心沥血。一生虔诚办教。1985年五月二十七日,主持承办了全国各地具有两万多人参加的大型“尔麦里”悼念活动。宁夏板桥十爷马腾霭曾两次专程来看望,党的领导吴鸿宾与北山六爷马重雍分别给予高度赞扬。阿訇原被聘于高平寺教长,无奈不能脱身,力荐年青有为的马国贤为教长,并和王善明阿訇,白廉阿訇一起为其穿衣。
阿訇曾为平凉市政协委员,伊协委员。终身热衷公益事业,民族教育事业,被南台回中聘为董事。亦被市妇联授于五好家庭。
穆鸿清阿訇在拱北恭诵穆罕麦斯阿訇病重期间受到省、地、市穆永吉、丁泽生、张明世等领导亲切看望和慰问,归真后参加送殡的各界人士包括外省一万余人,挽幛三百多副,语词精辟,深表敬意,仅录三副,以供参阅:
哀念先贤宪章第六世孙穆老阿訇归真
穆民楷模
鸿理归根为正统
清亮明心传主道
淚滴潺涓流泾河
嘆嗟嚎啕哽咽喉
上继至圣先祖下开哲裔后人
浩气长存树终古彝倫师表
东接白山黑水西连秦岭陇原
英风宛在想当年尚德楷模
平凉全体多斯达尼敬挽
2000年穆氏兄弟主持修建的太爷拱北
九一年十一月十六日,殡礼之日,适逢大雪降,瞬间覆盖了鼓起的墓堆,天地浑然一色,仿佛为之失而痛心,更增添了悲哀色彩,松枝柏叶上积起厚厚的雪峰,微风吹来,树枝摇摇晃晃,恰似戴白帽的人流点首致礼。
各地的人赶来探墓,一批一批,络绎不绝,一时坟前屋后“古兰”之声,此起彼伏,那爽朗之音,似天际而来,格外悦耳动听………。
宣化冈三太爷马元超之孙二不喘爷率子侄为穆鸿清百日纪念
先贤六世孙穆鸿俊(二师傅)阿訇(1924——2008年)。先后跟随马时诺、王善明、白有明阿訇求学并穿衣。九三年政府任命其为拱北阿訇,先贤七世孙穆广宇为主任。95年经艰难协商,向外扩展部分土地圈入拱北(南北长40余米,东西宽约10米,为原来的老路),陆续修建门面房十间、大门两座、阿訇房等设施。修整七女坟,购置石磙子拾多个,分别放于原位,已复原貌。
一次检查工作中,原平凉市委书记杨军,听取拱北负责人穆广玉的汇报后,给予高度评价说:据我了解,你们在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稳定发展,尤其是在地方安宁方面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我代表市委市政府感谢你们。
九十年代末,在平凉各级单位及上级领导的关怀下,拨修建款五万元给予支持。经拱北管委会穆鸿俊、穆增贵、穆广宇、马维仑、马贵元、王详海商讨,远近教众及和卓穆老太爷家族仝人协商,报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决定重修先祖拱北。经多方努力,艰难奔波,克服重重困难,由穆氏兄弟负责在广大教友支持下,历时两年,终在二00一年建起这座占地130多平米,高15米,造价三十多万元的阿拉伯风格的白色天然大理石纪念亭。以慰忠魂、彰功德、明贤行、传教化、启后人,爱国爱教,共建和谐社会,推动宗教事业发展。
平凉拱北重修记
平凉拱北始建于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为中国伊斯兰教哲罕忍耶教派第二辈教主穆宪章墓地,教下尊称先贤宪章为“平凉太爷”。平凉拱北初建时由化平等地教民公推先贤胞弟穆焕章领头修建的,至今已逾二百年。
穆宪章:经名昆鲁利撒来·穆罕默德·兰巴尼;道号:伊玛目·啊兰,甘肃平凉人,生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古历二月十九日,归真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古历五月二十七,终年六十七岁。先贤曾在平凉上寺当赫退布,通晓阿文和波斯文,对伊斯兰哲理长年潜心研习,造诣颇深,对教门信笃行勤,品德高尚,深得教民爱戴。
哲罕忍耶为逊尼派之系,是马明心(即道祖太爷)于乾隆十年(1745年)从也门留学回国后,在循化,临夏等地积极传播,后在定西官川设立道堂。主张勤俭办教,强调海地也“要周济穷人,不给教民增加负担”。在教权继承上,主张传贤不传子,坚持选贤与能。一时间,哲罕忍耶教派大为兴盛。先哲明心之主张深得先贤宪章之推崇,并身体力行,而先哲亦倚重先贤,逐邀先贤到官川,一同讲经,传播教义,此时先贤宪章已成为先哲明心之高足和助手。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哲罕忍耶教派下苏四十三等人起义反清,先哲马明心预料清政府不会放过自己,为哲罕忍耶长远计,先哲当着他的表侄,学生并侍奉人张怀德的面,将传教之事正式交给了伊玛目·阿兰。先贤宪章逐正式成为哲赫忍耶第二辈教主。
时西北回民反清抗压斗争日益惨烈,先贤受命于危难之际,仍心襟坦荡,坚守教义,审时度势,有所作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先贤被捕于平凉县监狱,其间备受折磨,酿成宿疾,后虽被释放,但仍处于清官府严厉监控之下,身心屡遭摧残,嘉庆十七年归真。先贤病危期间,将教权交给自己的学生——灵州(今灵武县)马达天。马达天经名穆罕默德·者俩里,因弘扬哲罕忍耶教义被清政府捕押于兰州,后被发配到黑龙江,途中备受折磨,行至吉林船厂身亡。教下尊称“船厂太爷”,其墓庐称为船厂拱北。马达天掌教于嘉庆十七年。
同治初年,云、贵、陕、甘、宁、青广大回民不堪清政府之宗教歧视和民族压迫,再次爆发了大规模起义斗争,先贤宪章孙穆生华为义军重要领袖之一。生华依托秦安莲花城,转战甘,宁一带,与马化隆,白彦虎等回民起义部队及捻军相互支援配合,屡创清军,反清战火燃遍整个西北。同治四年(1865)陕甘总督杨岳斌赴清廷奏中惊呼“几于剿不胜剿,防不胜防”。此次起义严重动摇了满清在西北的统治。
同治五年(1866),清廷改派左宗棠由闽浙入主陕甘,倾力围剿义军,义军终因寡不敌众,除白彦虎一部西出新疆外,余皆被清军分割杀戮,义军家属悉数或遭凌迟,或遭迁徒,或派为奴。穆生华一家除幼子静轩被教民从土牢中秘密换出得救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平凉拱北於此役初既被夷为平地。
事件平息后,各地幸存者将义士尸,首奴敛,集中埋葬于宪章墓周围,以正月十九日为死难者纪念日,后与拱北固有纪念日——五月二十七日合并作纪。
光绪年间,穆生华部下李德苍大帅等领头重建拱北。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颁发大赦令,肯定起义属农民抗清运动。
民国初年,穆静轩携子忠阳(穆罕默德·舍木笋地尼)由成都回到平凉,守护宪章祖坟及蒙难者墓群,并扩建寺院房舍,招收阿文学员,重振平凉拱北寺,时占地二十余亩,颇具规模,平凉拱北寺曾为边区革命事业做过有益贡献。
一九五八年,平凉拱北寺受错误牵连被严重破坏,文革中再次被彻底摧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的“拨乱反正”和民族宗教政策的正确贯彻,平凉拱北寺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又一个祥和的春天,此后历经多方努力,平凉拱北寺在原地又开始了一次艰难的恢复。在平凉地区党政各级领导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怀下,先贤后裔穆鸿清,穆鸿俊,穆鸿润等在广大教民的热情支持下,终于在2001年七月修竣纪念亭一座,以慰先烈,告诫后人,爱国爱教,珍惜民族团结,以资共勉。
此记
撰文: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大使馆参赞,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吴文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委员会常务委员平凉太爷第六世孙,穆启圣
恭书:前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民革甘肃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常务委员,马耀南
公元二00二年古历五月二十七日立
纪念穆老太爷归真200周年尔麦里现场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将来的历史。”在写此传的过程中,主要依据家史、家谱,并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热什哈尔》、《清同治年调查记录》、《左宗棠全集》、《甘宁青史略》、《平回志》、《回族革命简史》、《心灵史》、《回民起义》、《张家川史话》、《伊斯兰百科大辞典》、《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等,同时得到一些历史学家、宗教家的指导和书信交流等等,力求祥实。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历史是一面镜子,亦是前车之鉴。作为历史的传承者,我们不仅要了解历史,研究历史,更要尊重历史。犹如当代伟人所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的走向未来”。
时光如梭,转眼已是两个世纪,二百年来,一代一代的人们被和卓宪章一心一意地敬主爱人的做为所折服,为伊斯兰教有这样的公仆而感动。因而在每年的归真纪念日,各地都举行隆重而神圣的“而曼里”纪念活动,届时各个“大衣勒”里悠扬顿挫的古兰之声,非常悦耳,传统的也门“道勒”铿锵有力,此起彼伏。赞美伟大的真主——超绝万物。歌颂至圣穆罕默德品德——同天地共存,精神——与日月同辉。
索 引
平凉拱北 中国伊斯兰教哲罕忍耶门宦第二代教主穆宪章墓地,位于甘肃平凉南郊,始建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由平凉、化平(今宁夏泾源),固原等地穆斯林推举穆焕章领头筹建。初建时约占地10亩多,主体是穆宪章墓庐,陪葬有其父母,妻室、兄弟、子侄及马化龙亲属等,颇具规模。同治元年(1862)被清军夷为平地。光绪初年,重修墓庐。1925年,穆宪章四世孙穆舍又整理重建。
摘自《中国回族大辞典》642页
穆宪章 (1745——1812年) 中国伊斯兰教哲罕忍耶门宦第二代导师,经名穆罕默德·然巴尼,道号伊玛目·阿兰,甘肃平凉人。为该派创始人马明心得意弟子,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马明心被害前传教权于他,主教期间,哲罕忍耶门派遭清政府残酷镇压,被严厉禁止,他秘密传教30年,曾被捕入狱,归真时传教权于马达天。拱北在平凉南台子,教内尊称平凉太爷。
摘自《中国回族大辞典》946页
《热什哈尔》作者艾布艾拉曼说:在穆罕默德·召菲(穆宪章)归真的四十天里,我每一天都去拜谒拱北,后来,我听他虔敬的后人——麦哈穆德对我说:“我高贵的父亲归真时,安详的卢罕伴随着清真言,飘离了他洁净的肉体,在教门里,我们词章的终句是——‘毛拉啊!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艾布艾拉曼说:白水姑姑她是我们伟大毛拉的爱女。她曾对我说:“一天,我哥哥向我父亲祈求教门。父亲说:‘教门有穆罕默德·哲俩力掌管’。稍后,毛拉提醒儿子说:‘你把这话不要告诉他人,那怕它在你肚子里消化掉,也不许泄露’。”
摘自《热什哈尔》101页 关里爷著
穆生华(1820——1870年)陇南陇东回民起义重要首领,是中国伊斯兰教哲罕忍耶学派第二代传教人穆宪章的孙子,祖籍甘肃平凉。曾受教于“关里二爷”,穿衣后受莲花城同学的邀请在杨家店子开学并定居在这里,人称“平凉穆三爷”,是一位品学兼优的著名阿訇,后来接替关里爷的职位成为马化龙派在甘谷、秦安地区哲罕忍耶的“热依斯”。
摘自 马通《甘肃回族史》
穆生辉 (?----1871)又名穆四,清甘肃回民起义领甘肃平凉人,伊斯兰教哲赫忍耶门宦阿訇,行教于秦安.莲花城等处,同治初,随其兄穆生华领导陇南回民起义,为南八营统帅之一,多次击败当地团练,二年春,击毙署秦州知州托克清阿,后失败。前往宁夏金积堡,与马化龙等共同抗清。九年十一月,金积堡陷落,同其弟穆五被清军凌迟处,家属亦全部遇害。
摘自《中国回族大辞典》280页
马舍师傅 (1857----1937)阿訇,经名舍木苏,穆生华第三子,清军屠杀穆氏全家时被营救,改姓马,逃至四川成都,在皇城坝清真寺念经14年,穿衣后人称马舍师傅(穆静轩)。
摘自《中国回族大词典》956页.
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正月十九日,穆生华的家属30多口也在平凉被屠杀。只有穆生华的小儿子舍木苏被马义布救获,逃出平凉,在四川隐藏,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马元章派人将舍木苏接回张家川,1925年迁回平凉居住。1937年5月14日舍木苏归真于平凉,终年80岁。
摘自《平回志》卷三,《回民起义》第三册
鸿盛祥 民国时期甘肃张家川著名糕点作坊,位于张川镇东街,座南面北,以糕点为主,兼营干果,主持人穆鸿祥,为哲赫忍耶门宦第二代教主平凉太爷后裔。该作坊糕点品种繁多,味美香酥,包装精致,携带方便,深受欢迎。1951年.作坊全部捐出修寺。
摘自《中国回族大词典》390页
七女坟 十三太爷马化龙的儿媳和侄媳等人,同治年善后案中,不愿发配给清军为奴,集体服毒自尽,葬于平凉南台穆家坟里。民国年,先贤四世孙穆舍师傅为其置做了水磨青砖石磙子。
摘自《伊斯兰教在中国》
纪平寺 有名的纪平寺,成立于解放初,位于张家川县城东街,由哲罕忍耶门宦第二代教主“平凉太爷”后裔穆鸿祥等人,为了纪念先祖平凉穆宪章太爷而主持修建,为一处集大殿、水房、阿訇室等各种设施齐全的清真寺。
白水拱北 哲罕忍耶第二代穆热什德和卓穆宪章之女法图麦埋葬地,在距市区三十五公里的白水乡。白水古时是一大镇,东南俱是回民村庄,著名的米房沟,糜家湾,在镇东南约三公里处。
法图麦品行贤惠,教门虔诚,帮和卓宪章料理教务,时在官府监视中,兄长买哈穆德不便出面,因她是女儿家,官府监视松弛。为父亲替兄长传达“口唤”,尤其在和卓受磨难期间,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同时她又是“伊扎孜”传承的见证人,故受到教内的尊重。出嫁于白水陕家,(其妹嫁于哈家),和卓生前在白水的一些宗教活动,由此可见一斑。法图麦归真于嘉庆年农历十月二十二日,被教下称为白水姑太太。同治年镇上回民因战乱全部逃离。
五八年运动中,坟墓被开为耕地。三中全会后经穆鸿清阿訇等人上下奔波,多方努力,于1982年退还墓地1.5亩,随即打起围墙,栽种青松。白水韩国杰多斯第(祈真主饶恕他),给予精心浇灌和养护,得以茁壮成长。97年修建了小木亭。今姑太墓上所置的是平凉穆家老坟里的大石磙。